随着2019年10月防爆电气产品正式纳入CCC认证,国内防爆电气市场监管更加严格。但是,市场中销售的防爆电器产品仍存在不符合相关标准结构要求的情况。本文仅从结构层面浅析如何甄别隔爆增安复合型防爆电气设备的真伪。
隔爆外壳“d”为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其外壳能够承受通过外壳任何接合面或结构间隙进入外壳内部的爆炸性混合物在内部爆炸而不损坏,并且不会引起外部由一种、多种气体或蒸气形成的爆炸性气体环境的点燃。
增安型“e”为电气设备的一种防爆型式,即对电气设备采取一些附加措施,以提高其安全程度,防止在正常运行或规定的异常条件下产生危险温度、电弧和火花的可能性。
当一台电气设备的不同部分或Ex元件使用不同的防爆型式时,防爆标志应包括所有所使用的防爆型式符号,防爆型式的符号应按字母顺序排列,彼此之间应有小的间隔。
在实际应用中,隔爆增安复合型(Ex d e)防爆电气产品一般有两种结构应用最为广泛:
1. 由隔爆腔体和增安腔体组合而成的防爆电气产品,如,防爆照明(动力)配电箱、防爆磁力起动器等。此结构为电气设备的不同部分分别使用隔爆型和增安型的防爆型式,如下图所示。
2. 增安腔体内部安装隔爆型或隔爆增安复合型Ex元件的防爆电气产品,比如防爆照明开关、防爆防腐操作柱等。此结构为电气设备主体为增安型,配用的Ex元件使用隔爆或隔爆增安防爆型式,如图2所示。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引入装置通头与设备壳体之间安装橡胶衬垫,且通过螺钉从设备壳体内部紧固的结构,如图3,不符合隔爆壳体要求,可用于增安型外壳。
由此,如果设备铭牌防爆标志中的防爆型式为隔爆增安复合型,且存在如下结构,则可以判定产品不符合防爆要求:
1.单腔体电气设备的引入装置存在图3所示的结构,且其内部存在断路器、电源模块、家用插排、非本质安全型电路板等点火元件;
解析:存在上述结构的外壳不能作为隔爆外壳使用,而增安外壳内部又不能安装点火元件,如图4所示。
2.单腔体设备引入装置存在图4所示的结构,且其内部不存在包含隔爆结构的元件。
解析:设备不存在隔爆结构,与防爆标志中的防爆型式不符,如图5所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