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化工、粮食加工、金属加工等行业,粉尘爆炸一直是重大安全隐患,每年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科学、精准地检测粉尘爆炸特性,是预防事故发生的核心环节。
粉尘爆炸具有明显的隐蔽性。例如,粒径小于75μm的悬浮粉尘遇微小火花就可能爆燃,铝粉的最小点火能量仅为1mJ。此外,堆积状态的粉尘一旦受到扰动,极易引发破坏力更大的二次爆炸,其威力可达初次爆炸的十倍。为加强监管,国家标准《粉尘防爆安全规程》(GB 15577-2018)明确要求企业必须对作业粉尘开展爆炸性参数检测。
当前主流的检测技术包括实验室参数测定与现场监测两类。实验室通过20L球形装置测定爆炸下限浓度(如玉米淀粉约30g/m³),通过Kst值评估爆炸烈度(如煤粉属St2级),并使用电容放电法测量最小点火能量(MIE)。现场则常采用激光粉尘仪实时监测浓度(报警阈值一般设为爆炸下限的25%),并借助红外热成像仪排查设备表面高温点。
根据检测结果,企业可实施分级防控:低风险区域(St1级)需加强清理并采用防爆电气;高风险区域(St3级)则须安装快速抑爆系统,响应时间需低于10毫秒。
建议企业选择具备CMA、CNAS资质的专业防爆检测机构进行检测,并在工艺变更后及时复检,同时建立严格的每日清灰制度。通过科学检测与精准防控,粉尘爆炸事故风险可降低90%以上。中澎防爆可为企业提供粉尘爆炸特性检测与防护方案定制服务,助力实现安全生产。
评论